女性尿失禁是什么原因怎么治
女性尿失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泌尿系统感染、激素水平变化、神经系统病变、膀胱过度活动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膀胱训练、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
1、盆底肌松弛
盆底肌松弛是女性尿失禁的常见原因,可能与妊娠分娩、年龄增长、长期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咳嗽或打喷嚏时漏尿。轻度患者可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严重者可能需要接受盆底修复手术。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盆底肌电刺激仪辅助治疗,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2、泌尿系统感染
急性膀胱炎或尿道炎可能导致急迫性尿失禁,常伴有尿频尿痛症状。这种情况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诊,医生可能开具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三金片等中成药治疗。感染控制后尿失禁症状多可缓解,治疗期间需保持会阴清洁并多饮水。
3、激素水平变化
围绝经期雌激素下降会导致尿道黏膜萎缩,引发压力性尿失禁。医生可能建议局部使用雌三醇乳膏改善黏膜状态,配合植物雌激素补充。这种情况需排除激素使用禁忌,同时结合盆底肌锻炼效果更好,必要时可采用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
4、神经系统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或脊髓损伤可能引起神经源性膀胱,表现为排尿功能障碍。这种情况需要治疗原发病,医生可能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托特罗定缓释片调节膀胱功能。严重者需间歇导尿,需在神经科和泌尿科共同指导下制定治疗方案。
5、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收缩会导致急迫性尿失禁,可能与膀胱感觉神经过敏有关。医生可能处方索利那新片或米拉贝隆缓释片抑制膀胱过度活动,配合膀胱训练延长排尿间隔。记录排尿日记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刺激膀胱的食物。
女性尿失禁患者日常应控制体重避免腹压增高,减少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动作。饮食上限制咖啡、酒精等利尿饮品,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但睡前2小时减少饮水。穿着透气棉质内裤预防感染,可准备专用护垫应对突发漏尿。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及时就医,通过尿动力学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获得显著改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25万次播放
6.68万次播放
6.92万次播放
7.06万次播放
7.01万次播放
7.43万次播放
6.87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