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醉术后,家长照看患儿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小儿麻醉术后,家长需重点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呕吐误吸、监测疼痛反应及避免过早进食。麻醉恢复期可能出现呼吸抑制、低体温或躁动等并发症,需严格遵医嘱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2小时内每15分钟测量一次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使用便携式脉搏血氧仪持续监测更为稳妥。若出现呼吸频率低于20次/分、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5%或心率异常波动,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体温监测需关注是否低于36℃,低体温可能延缓麻醉代谢。
2、呼吸道管理
将患儿置于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或分泌物阻塞气道。观察是否有鼾声呼吸、胸骨凹陷等上呼吸道梗阻表现,必要时用吸痰器清理口鼻分泌物。全麻后喉头水肿风险可持续6-8小时,表现为声音嘶哑或犬吠样咳嗽。
3、呕吐预防
术后6小时内禁止进食饮水,使用儿童专用呕吐袋承接分泌物。若发生呕吐应立即将患儿转向侧卧位,清理口腔残留物。对于既往有晕动症或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儿,可遵医嘱使用昂丹司琼口崩片等止吐药物。
4、疼痛评估
采用FLACC量表或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估疼痛程度,2岁以上儿童可配合使用数字评分法。轻度疼痛可尝试非药物安抚如拥抱、玩具分散注意力,中重度疼痛需按处方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栓剂。
5、活动管理
麻醉清醒后2小时内限制剧烈活动,床栏需全程保持抬高状态。椎管内麻醉后需平卧4-6小时防止头痛,静脉麻醉患儿下床活动需有人搀扶。注意观察四肢活动度,异常肌张力或肢体麻木需排除神经损伤。
术后24小时内保持环境安静避光,避免强声光诱发谵妄。饮食从清水过渡到流质食物,首次进食量不超过50毫升。记录排尿时间与量,8小时未排尿需排查尿潴留。所有护理操作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出现意识模糊、持续呕吐或呼吸困难等预警症状时需紧急呼叫医疗支持。定期复查手术切口,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术后48小时可进行擦浴但避免浸泡伤口。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3.31万次播放
3.4万次播放
2.9万次播放
3.14万次播放
3.35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