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嘴巴长鹅口疮怎么办
新生儿鹅口疮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局部用药、调整喂养方式、增强免疫力、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鹅口疮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斑块、拒食、哭闹不安等症状。
1、保持口腔清洁
哺乳前后用温开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轻柔擦拭新生儿口腔黏膜,避免使用粗糙物品刺激。奶瓶、奶嘴需每日煮沸消毒,母亲哺乳前清洁乳头。白色念珠菌在碱性环境中不易繁殖,碳酸氢钠溶液能破坏其生长环境。
2、局部用药
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患处,每日3-4次;或选用克霉唑口腔药膜贴敷。制霉菌素能直接破坏真菌细胞膜,克霉唑抑制真菌麦角固醇合成。用药后30分钟内避免哺乳,防止药物被乳汁冲脱。
3、调整喂养方式
暂停母乳喂养24-48小时,改用消毒后的奶瓶喂养,减少真菌传播机会。哺乳期母亲需同步治疗乳头真菌感染,避免交叉感染。配方奶冲泡温度控制在40-50℃,高温会破坏奶液中的抗真菌药物成分。
4、增强免疫力
补充维生素AD滴剂促进黏膜修复,早产儿可遵医嘱使用免疫调节剂。保持室内湿度50%-60%,避免干燥空气损伤口腔黏膜屏障。新生儿衣物需阳光暴晒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真菌孢子数量。
5、就医治疗
若病变扩散至咽部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儿科就诊。严重者可静脉使用氟康唑注射液,合并细菌感染时联用阿莫西林颗粒。治疗期间监测肝功能,抗真菌药物可能引起转氨酶轻度升高。
日常需注意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与进食量,鹅口疮治愈后继续口腔护理1周以防复发。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维持正常菌群平衡。母亲饮食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降低乳汁中葡萄糖浓度可抑制真菌生长。新生儿衣物与寝具应每日更换,阳光直射6小时以上能达到灭菌效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66万次播放
5.52万次播放
5.13万次播放
5.36万次播放
5.46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