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健康百科 > 养生保健 > 中医养生 > 正文

冬吃萝卜的5大搭档 鲫鱼同煮健脾利湿

发布时间: 2023-11-16 15:59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白萝卜是冬季的应季蔬菜,有很好的食疗功效,但是如果配上这几种食材,能够让食疗效果最大化,不妨来试一试吧!

白萝卜梨:可润肺、清热、化痰。梨有润肺凉心、消痰去火的功效,跟白萝卜一起榨汁喝,不仅能掩盖白萝卜的辛辣味,还可以让食疗功效加倍。冬季,脾胃不好的人,如果不能喝太凉的果汁,还可以将二者一起煮水喝。

白萝卜海带:海带和紫菜含碘丰富。白萝卜和海带一起煮汤有化痰消肿的功效,对预防甲状腺肿大有一定功效。

白萝卜鲫鱼:白萝卜鲫鱼煮汤有温中下气、健脾利湿的功效。这道汤还妙在“二白”食材上,白萝卜浸在奶白色的鱼汤里,让人看着就很有食欲。

白萝卜羊肉:冬季吃羊肉可驱散寒冷、温暖心胃,还能补气益血、滋养肝脏、改善血液循环。但“肉生痰”,羊肉吃多了容易上火,如果和有清凉作用的白萝卜一起炖着吃,不仅化痰、泻火,而且还能解油腻,让营养互补。

白萝卜葱:冬季,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感染风寒后,人会怕冷、怕风、出汗少、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此时应吃些让人发热的食物。把葱段、姜片和白萝卜片一起煮汤,有散寒、止咳的功效,这道汤还可预防感冒。

通过以上小编的介绍,您是否了解萝卜的功效了呢?但是小编还是要提醒大家,萝卜并不是和任何食材同煮的,误食会导致中毒。欲了解相关内容点击阅读:食用胡萝卜的禁忌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萝卜这样吃能够一冬不生病
萝卜这样吃能够一冬不生病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上市,郎中下岗。”白萝卜是很多家庭冬季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菜肴,除了煲汤、炒菜,白萝卜还有很多新吃法和对症治疗的效用。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对萝卜也极力推崇,主张每餐必食,他在中提到: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详细]
2023-12-20 05:34
健脾利湿治疗前列腺炎
健脾利湿治疗前列腺炎
健脾利湿是治疗前列腺炎的辅助措施,但单纯应用该方法治疗前列腺炎,效果一般不是特别理想。建议前列腺炎患者前往泌尿外科就诊,配合医生应用抗生素类药物、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药、精神类药物等治疗。1、抗生素类药物:患有前列腺炎的患者,由于...[详细]
2023-11-16 05:01
高温天多吃豆健脾利湿
高温天多吃豆健脾利湿
夏至过后天气炎热,营养专家介绍,在夏季可以多吃一些能够健脾利湿的豆类,还能够补充从汗液里流失的营养物质。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种最适合在夏天食用的豆类。清热豆——绿豆从中医的角度讲,绿豆性凉味甘,具有润喉止渴、清热益气、解毒利水等功效...[详细]
2023-11-16 06:24
女人健脾祛湿吃什么
女性健脾祛湿可通过薏米、赤小豆、山药、茯苓、芡实等食物调理。这些食材具有利水渗湿、补脾益气的功效,适合湿气重引发的疲劳、浮肿等症状。1、薏米:薏米是经典的祛湿食材,富含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并帮助排除体内多余水分。中医认...[详细]
2025-06-09 06:11
孕妇健脾去湿吃什么好
孕妇健脾去湿吃什么好
脾胃不好或者是湿气过重,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于孕妇而言,出现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孕妇的健康,还会给宝宝的发育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出现这样的问题之后,一定要及时对身体进行调理。那么,孕妇健脾祛湿吃什么食物比较好呢?下...[详细]
2024-02-07 11:50
肠胃痰湿可以吃米酒煮鸡蛋吗
肠胃痰湿可以吃米酒煮鸡蛋吗
肠胃痰湿一般可以吃米酒煮鸡蛋,但不建议过量食用。米酒煮鸡蛋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适量食用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米酒煮鸡蛋主要是用糯米蒸熟后加入酵母发酵而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详细]
2023-11-13 14:55
冬季如何祛湿健脾养胃
冬季如何祛湿健脾养胃
冬季天气寒冷,寒气容易侵入人体,导致脾胃虚寒,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在冬季祛湿健脾养胃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您在冬季祛湿健脾养胃。1.饮食调理:冬季饮食应以温热为主,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同时,少...[详细]
2023-11-14 16:36
化湿健脾养胃的中药有哪些
化湿健脾养胃的中药有哪些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当脾胃功能失调时,会导致水谷运化失常,从而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在治疗脾胃问题时,常常会使用一些具有化湿、健脾和养胃作用的中药。1.人参:人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气益血、强身健体...[详细]
2023-11-13 10:49
鲫鱼和枸杞能一起吃吗
鲫鱼和枸杞能一起吃吗
鲫鱼和枸杞可以一起食用,两者搭配具有滋补肝肾、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常见搭配方式有煲汤、炖煮等,主要适合体质虚弱、用眼过度人群,但需注意食用量及特殊体质禁忌。1、营养互补:鲫鱼富含优质蛋白与不饱和脂肪酸,枸杞含枸杞多糖与胡萝卜素,两者同食...[详细]
2025-05-26 14:53
清热利湿,滋阴补肾吃什么药
清热利湿,滋阴补肾吃什么药
在中医理论中,清热利湿和滋阴补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清热利湿是指通过清除体内过多的热量和水分来改善身体内部环境的方法;而滋阴补肾则是指通过补充体内的阴液和肾脏的功能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对于需要清热利湿的人群来说,常用的药物包括黄连、金银...[详细]
2023-11-15 10:41
卫生巾过敏怎么办
卫生巾过敏怎么办
卫生巾过敏可通过更换低敏材质产品、局部冷敷、使用抗过敏药物、保持会阴干燥、避免抓挠等方式缓解。卫生巾过敏通常由材质刺激、化学添加剂、皮肤屏障受损、真菌感染、接触性皮炎等原因引起。1、更换低敏材质产品选择无荧光剂、无香精的纯棉表层卫生巾...[详细]
2025-07-28 08:47
月经前腹痛的原因
月经前腹痛的原因
月经前腹痛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下腹坠胀、隐痛或痉挛性疼痛,部分可能伴随腰酸、乳房胀痛等症状。1、激素水平波动月经前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子宫内膜血管收缩,引...[详细]
2025-07-28 08:09
子宫排毒最强食物
子宫排毒最强食物
子宫排毒通常是指通过饮食调理促进子宫代谢废物排出,适量食用黑木耳、西蓝花、红枣、柠檬、燕麦等食物有助于辅助子宫健康维护。这些食物主要通过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发挥作用,但需注意食物无法替代医疗手段。一、黑木耳黑木耳富含...[详细]
2025-07-28 07:31
生理期吃什么最好
生理期吃什么最好
生理期期间可以适量吃富含铁元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主要有动物肝脏、红肉、深色蔬菜、坚果和全谷物。这些食物有助于缓解疲劳、补充流失的营养素并维持激素平衡。1、动物肝脏动物肝脏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能有效预防生理期缺铁性贫...[详细]
2025-07-28 06:53
经期不能喝牛奶吗
经期不能喝牛奶吗
经期一般可以喝牛奶,但乳糖不耐受或痛经严重时需谨慎。牛奶富含钙和蛋白质,有助于缓解经期不适,但部分女性可能出现腹胀或加重痛经的情况。经期饮用温热的牛奶有助于舒缓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其钙含量可帮助稳定神经肌肉功能,减少经期烦躁情绪。全脂...[详细]
2025-07-28 06:15
生理期敢喝奶茶吗
生理期敢喝奶茶吗
生理期可以适量喝温热的奶茶,但需避免冰饮或过量摄入咖啡因。奶茶中的糖分和热量可能暂时缓解经期不适,但部分成分可能加重腹胀或影响铁吸收。奶茶在经期饮用时,温度是关键。温热奶茶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子宫收缩带来的疼痛感。红糖姜茶类奶茶对...[详细]
2025-07-28 05:37
失眠会导致便秘吗
失眠会导致便秘吗
失眠可能会导致便秘,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影响胃肠功能,但并非所有情况都会直接引发便秘。失眠与便秘的关联主要与自主神经紊乱、激素分泌异常、饮食作息改变等因素有关。部分人群在失眠后可能出现胃肠蠕动减缓、消化液分泌减少等情况,进而诱发便秘概率。...[详细]
2025-07-28 05:00
失眠最怕三种食物
失眠最怕三种食物
失眠患者应避免摄入咖啡、酒精和高糖食物。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酒精干扰睡眠周期,高糖食物导致血糖波动影响入睡。长期失眠可能与神经功能紊乱或激素失调有关,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并结合放松训练改善睡眠质量。1、咖啡咖啡中的咖啡因具有强烈兴奋作用...[详细]
2025-07-27 17:00
补气食物最好最快
补气食物最好最快
补气效果较好较快的食物主要有山药、红枣、牛肉、桂圆、黄芪等。一、山药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中医认为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新鲜山药可蒸煮食用,干品可煲...[详细]
2025-07-27 16:22
痛经需要怎么调理
痛经需要怎么调理
痛经可通过热敷、饮食调节、适度运动、药物缓解、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痛经通常由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子宫收缩异常、受寒、精神压力、器质性疾病等因素引起。1、热敷下腹部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子宫肌肉痉挛。使用热水袋或暖宝宝时温度不宜过高...[详细]
2025-07-27 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