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是指外周血液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若患者出现持续性出血、发热等症状,则考虑可能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导致。
1、病因: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另外也可见于药物因素所致,比如使用了某些化疗药后,由于骨髓抑制作用而使血小板数量下降;
2、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瘀点或紫癜样皮疹,以及鼻腔和牙龈渗血、月经过多、消化道大出血等情况。此外还可伴有乏力、头晕、头痛、低热、食欲减退及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表现;
3、治疗:对于轻度血小板减少者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并且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病情没有得到缓解或者加重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并接受针对性治疗。一般可以通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来控制炎症反应,常用的有地塞米松片、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等。必要时也可以通过脾切除术来进行治疗。
建议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熬夜,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时也要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