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有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流行特点主要有传染性强、季节性明显、易感人群集中、传播途径多样、隐性感染普遍等。
1、传染性强
手足口病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为主,病毒可通过患者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疱疹液传播。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病毒在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时间,密切接触者感染概率较高。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2、季节性明显
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呈现明显季节性高峰。我国北方地区5-7月为发病高峰,南方地区4-6月和9-10月可能出现双峰流行。气温升高、湿度增大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毒传播。
3、易感人群集中
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0%以上,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更易出现重症病例。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且普遍缺乏特异性抗体,托幼机构儿童密集接触进一步增加了感染风险。
4、传播途径多样
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可造成间接接触传播,患儿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可导致空气传播,误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也会引起感染。
5、隐性感染普遍
约50%的肠道病毒感染者不出现典型症状,但同样具有传染性。这类隐性感染者难以识别和管理,成为重要的传染源。部分患儿仅表现为发热或轻微呼吸道症状,容易造成漏诊。
预防手足口病需注意保持手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流行季节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患儿应隔离治疗至症状完全消失后1周,对污染物品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按程序接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39万次播放
5.83万次播放
6.17万次播放
6.26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