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钙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牙齿钙化通常由遗传因素、饮食结构异常、口腔卫生不良、氟化物过量摄入或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牙齿钙化主要表现为牙釉质表面出现白垩色斑块、凹陷或变色,可能伴随牙齿敏感或龋齿概率增加。
1、遗传因素
釉质发育不全等遗传性疾病可直接导致牙齿钙化异常。这类患者牙釉质基质蛋白合成受阻,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横向条纹或坑洼,常见于乳牙与恒牙同时受累。建议家长关注儿童牙齿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口腔科,医生可能推荐使用含氟牙膏或专业脱敏剂如舒适达抗敏牙膏进行防护。
2、饮食结构异常
长期缺乏维生素D或钙质会影响羟基磷灰石结晶形成,导致牙釉质矿化不足。婴幼儿时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也会干扰成釉细胞功能。日常需保证奶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质食物的摄入,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碳酸钙D3片等钙剂。
3、口腔卫生不良
牙菌斑长期堆积会产生酸性代谢产物,腐蚀牙釉质表层结构引发脱矿。这种情况常见于刷牙不彻底或高糖饮食人群,初期表现为牙齿邻面白斑,逐渐发展为龋洞。使用含氟化钠的防蛀牙膏如高露洁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4、氟化物过量摄入
饮用水中氟浓度超过1毫克/升或长期使用含氟漱口水可能导致氟斑牙,表现为牙面出现黄褐色条纹。这种情况具有地域性特征,建议居住在高氟地区者选择纯净水冲泡奶粉,成人可选用不含氟的云南白药牙膏进行日常清洁。
5、全身性疾病
儿童期高热性疾病如肺炎可能干扰成釉细胞功能,导致釉质发育缺陷。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也会影响钙磷代谢。这类患者需先治疗原发病,口腔科可能采用渗透树脂修复剂如Icon龋齿渗透树脂进行微创治疗。
预防牙齿钙化需建立科学的口腔护理习惯,每日刷牙两次并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孕妇及儿童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避免孕期感染或营养不良影响胎儿牙胚发育。发现牙齿颜色或形态异常时,应及时到口腔科进行专业评估,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饮食上注意控制酸性饮料摄入频率,餐后可用清水漱口中和口腔酸性环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16万次播放
5.9万次播放
5.52万次播放
5.76万次播放
5.66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