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斑丘疹、疱疹和结痂,可通过抗病毒治疗、皮肤护理等方式干预。水痘通常由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引起,常伴随发热、瘙痒等症状。
一、症状表现
水痘初期可能出现低热、乏力等前驱症状,1-2天后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透明疱疹,周围伴有红晕。疱疹多先发于躯干,后向面部及四肢扩散,呈现向心性分布特点。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丘疹、水疱、结痂等不同阶段皮损,伴有明显瘙痒感。部分患者口腔黏膜、眼结膜等部位也可出现疱疹。
二、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疱疹液感染。病毒存在于患者上呼吸道分泌物和疱疹液中,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期间均具有传染性。易感者接触病毒后10-21天可出现症状,多见于儿童,成人感染后症状往往更严重。
三、药物治疗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者,水痘多为自限性疾病,以对症治疗为主。瘙痒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局部涂抹,发热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重症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早期使用阿昔洛韦片进行抗病毒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可能需要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禁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
四、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疱疹未破溃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已破溃皮疹可用碘伏消毒。修剪指甲并保持手部清洁,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或瘢痕形成。洗澡时使用温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浴用品。结痂期让其自然脱落,不可强行剥离。
五、隔离防护
患者需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一般不少于发病后2周。家庭成员中未接种疫苗或未患过水痘者应避免接触患者,孕妇、新生儿等高风险人群更需严格防护。患者使用过的衣物、餐具等应单独清洗消毒。学校等集体机构出现病例时,需按要求进行疫情报告和终末消毒。
水痘患者应多饮水,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恢复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刺激皮肤。痊愈后可考虑接种水痘疫苗以获得持久免疫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不退、疱疹化脓、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复诊。患者接触过的易感者可在暴露后3-5天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进行预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1.64万次播放
9661次播放
1.46万次播放
1.54万次播放
1.01万次播放
1.41万次播放
1.21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