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
熬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主要包括器具选择、水量控制、火候调节、煎煮时间及特殊处理五个关键步骤。
1、器具选择
煎药推荐使用砂锅或陶瓷锅,避免铁、铝等金属器具。砂锅受热均匀且化学性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反应。煎煮前需将器具彻底清洗,避免残留物影响药效。若使用自动煎药机,需确认其材质符合中药煎煮要求。
2、水量控制
一般药物加水浸没药材2-3厘米,解表类药物水量可减少至浸没1厘米,矿物类或滋补类药物需增加至浸没4-5厘米。首次煎煮前需浸泡30分钟,使药材充分吸水膨胀,有利于有效成分析出。二次煎煮时水量为首次的1/2即可。
3、火候调节
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解表类药物煮沸后维持武火10分钟即可,滋补类药物需文火煎煮40分钟以上。煎煮过程中需避免频繁开盖,防止挥发性成分流失。出现药液外溢时可适当调小火力。
4、煎煮时间
常规药物头煎需30分钟,二煎20分钟。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如附子需先煎1小时,后下药物如薄荷在最后5分钟加入。每剂中药通常煎煮2次,将两次药液混合后分次服用。特殊药物需遵医嘱调整煎煮时长。
5、特殊处理
需包煎的药物如车前子用纱布包裹,烊化类药物如阿胶需趁热搅拌溶解。先煎药物单独煎煮后再与其他药液混合,后下药物在煎煮结束前加入。煎糊的药物必须弃用,不可加水再煎。
煎药后药液应趁热过滤,避免药渣吸附有效成分。服用时需遵医嘱控制温度,部分药物要求温服,清热解毒类药物可凉服。药液保存需密封冷藏不超过2天,再次服用前加热至沸腾。煎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服药时间与饮食需间隔1小时以上。若出现药液变质或服用后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咨询中医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4.13万次播放
4.8万次播放
4.51万次播放
4.03万次播放
4.65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