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时尿血是怎么回事啊
小便时尿血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肿瘤、肾小球疾病、外伤等因素有关。尿血通常表现为尿液呈现红色或洗肉水样,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等可能导致尿血。细菌感染会引起泌尿系统黏膜充血水肿,毛细血管破裂后血液混入尿液中。患者可能出现排尿灼热感、下腹坠胀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三金片等药物治疗。日常需多饮水,保持会阴清洁。
2、泌尿系统结石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在移动过程中可能划伤尿路黏膜导致出血。结石刺激还可能引起剧烈腰痛并向会阴部放射。可通过超声检查明确结石位置和大小。医生可能建议服用排石颗粒、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药物,必要时需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
3、泌尿系统肿瘤
膀胱癌、肾癌等泌尿系统肿瘤生长过程中可能破坏血管引起无痛性血尿。肿瘤早期血尿可能间歇出现,容易被忽视。确诊需进行膀胱镜、CT等检查。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膀胱灌注化疗等,常用药物有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卡介苗注射液等。
4、肾小球疾病
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小球疾病可能导致血尿伴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使红细胞漏出至尿液中。患者可能出现眼睑浮肿、血压升高等表现。需进行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医生可能开具黄葵胶囊、百令胶囊、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
5、外伤因素
腰部撞击、尿道器械检查等外伤可直接损伤泌尿系统导致血尿。外伤后血尿通常为鲜红色,可能伴有局部疼痛。轻微损伤可通过休息自愈,严重损伤需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必要时需手术修复。恢复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多卧床休息。
出现尿血症状时应记录血尿发生频率、伴随症状等信息供医生参考。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饮食宜清淡,限制高盐、高蛋白食物摄入。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若血尿持续或加重,或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监测病情,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94万次播放
6.99万次播放
6.78万次播放
6.79万次播放
6.39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