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不好的人应该多注意什么
心脏不好的人需注意控制基础疾病、调整生活方式、规律监测指标、避免诱发因素及保持情绪稳定。心脏健康管理主要涉及血压血糖管理、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定期复查和减少应激刺激。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加速心血管损伤。每日监测血压应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建议控制在10毫摩尔每升以内。遵医嘱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二甲双胍缓释片调节血糖。合并高脂血症者需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
2、调整生活方式
采用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保证7-8小时睡眠,午休不超过30分钟。体重指数应控制在18.5-23.9之间。
3、规律监测指标
每月测量颈动脉超声评估斑块情况,每季度检查动态心电图捕捉心律失常。居家使用指脉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低于94%需就医。记录每日尿量变化,突发尿量减少可能提示心力衰竭加重。
4、避免诱发因素
冬季注意保暖防止血管痉挛,夏季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慎用含麻黄碱的感冒药,禁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厕避免过度用力,建议使用坐便器。乘坐飞机前需评估心功能,飞行中每小时活动下肢。
5、保持情绪稳定
焦虑抑郁会激活交感神经,增加心肌耗氧。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压力,每天练习腹式呼吸15分钟。参与园艺、书法等舒缓活动,避免观看刺激性影视节目。严重心理障碍者需接受专业心理咨询。
心脏健康管理需要建立长期健康档案,记录每日用药、症状变化及检查数据。外出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药物,制作写有病史和用药的急救卡。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定期检查家庭急救箱药品有效期。保持居住环境通风良好,室内温度维持在20-24摄氏度。出现持续胸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加重等情况时须立即就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23万次播放
5.74万次播放
5.69万次播放
6.04万次播放
6.39万次播放
5.99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