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恶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是指可能引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源性猝死或严重器官灌注不足的心律失常,主要包括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类型。这类心律失常通常与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药物毒性等因素相关,需紧急医疗干预。
1、血流动力学影响
恶性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引发血压骤降、意识丧失或休克。典型表现为突发晕厥伴抽搐,心电图可见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或紊乱性心室波。需立即进行电复律或静脉注射胺碘酮注射液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建立循环支持。
2、心源性猝死风险
心室颤动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原因,心脏骤停后黄金抢救时间仅4-6分钟。患者可能出现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心电监护显示无脉性电活动。需即刻启动心肺复苏,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电击除颤,必要时气管插管维持通气。
3、基础疾病关联
冠心病心肌梗死后的室壁瘤、扩张型心肌病等器质性病变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这类患者常合并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动态心电图可见频发室性早搏。需长期服用盐酸美西律片预防,严重者需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
4、电解质紊乱诱因
严重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可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患者多有呕吐腹泻病史,心电图显示QT间期显著延长。需静脉补充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避免使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如盐酸普罗帕酮片。
5、药物毒性作用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可引发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表现为黄视症、恶心呕吐伴特征性心电图鱼钩样ST段改变。需停用洋地黄制剂,静脉注射地高辛特异性抗体片段,同时监测血药浓度。
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限制咖啡因摄入。建议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遵医嘱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出现心悸、黑朦等症状时立即平卧并呼叫急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13万次播放
5.06万次播放
4.79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