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心脏形态改变主要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心脏形态改变主要是右心室肥厚和扩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肺部疾病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负荷增加,最终导致右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一种心脏病。
右心室肥厚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心脏形态改变。长期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心室心肌细胞发生代偿性增生和肥大,心室壁增厚。这种改变初期有助于维持心输出量,但持续发展会导致心肌氧供需失衡和纤维化。右心室扩大通常伴随肥厚出现,由于右心室长期超负荷工作,心室腔逐渐扩张,三尖瓣环随之扩大,可能引发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房也会继发性扩大,这与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和心房代偿性扩张有关。心脏整体可能呈顺时针转位,心尖由左心室构成变为由右心室构成。肺动脉圆锥突出是另一特征性改变,在X线下可见肺动脉段膨隆。长期病变可能导致心室间隔向左心室突出,影响左心室充盈。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注意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000毫克以内。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但避免剧烈运动。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戒烟并避免二手烟,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注意监测体重和下肢水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11万次播放
6.91万次播放
7.19万次播放
6.64万次播放
6.77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