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原因有哪些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由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生长速度过快、慢性疾病影响以及药物干扰等因素引起。该病多见于婴幼儿,表现为骨骼发育异常、肌肉无力等症状。
1、日光照射不足
皮肤通过紫外线照射可合成维生素D,长期室内活动或高纬度地区日照时间短会导致合成不足。婴幼儿需每日进行10-30分钟户外活动,避免过度防晒。冬季或雾霾天气可通过窗户透光区域增加暴露,但玻璃会阻挡部分紫外线。
2、维生素D摄入不足
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未添加辅食或配方奶的婴儿易缺乏。成人长期低脂饮食或严格素食也会影响吸收。建议孕期及哺乳期女性每日补充400-800IU维生素D,早产儿需在医生指导下增加剂量。
3、生长速度过快
婴幼儿期骨骼快速生长时维生素D需求激增,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更易出现相对缺乏。表现为囟门闭合延迟、肋骨串珠等体征。这类人群需定期监测血钙磷水平,必要时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调整补充方案。
4、慢性疾病影响
肝胆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的羟化过程,慢性腹泻或乳糜泻导致肠道吸收障碍。肾病综合征患者尿中维生素D结合蛋白丢失过多。这类患者需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使用骨化三醇等活性维生素D制剂。
5、药物干扰
长期使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抗癫痫药物会加速维生素D分解,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肠道钙吸收。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应监测骨密度,必要时联合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但须避免与噻嗪类利尿剂同用以防高钙血症。
预防维生素D缺乏需从孕期开始,孕妇应保证每日600-800IU的摄入量。婴幼儿出生后尽早开始补充,母乳喂养儿每日400IU直至2岁。添加辅食后多选择富含维生素D的鱼类、蛋黄等食物。成人建议每日晒太阳15-30分钟,肥胖人群需增加剂量。出现多汗、夜惊等早期症状时及时就医,通过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明确诊断,避免骨骼畸形等不可逆损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3.54万次播放
3.97万次播放
3.41万次播放
3.88万次播放
3.72万次播放
3.2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拔罐和刮痧能一起做吗
- 2 普通外科包括什么
- 3 椎动脉型颈椎病怎么治疗用什么药
- 4 小儿发热惊厥怎么处理
- 5 脚关节有时痛是什么回事
- 6 阴囊疝气会影响生育吗
- 7 胃里烧的慌是怎么回事
- 8 做无痛人流做什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