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结肠炎的症状
细菌性结肠炎的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发热、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细菌性结肠炎通常由志贺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需通过粪便培养或血常规等检查确诊。
1、腹痛
腹痛多位于下腹部或脐周,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隐痛,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腹痛可能与细菌毒素刺激肠黏膜、肠道痉挛有关。轻度腹痛可通过热敷缓解,若疼痛剧烈或持续不缓解,需遵医嘱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颠茄片等解痉药物。
2、腹泻
腹泻每日可达10次以上,粪便呈水样或糊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志贺菌感染可能出现特征性果酱样便。腹泻期间应补充口服补液盐,避免高糖高脂饮食。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需就医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等抗菌药物。
3、发热
发热多为38-39℃的中低热,沙门菌感染可能出现高热寒战。发热时应注意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40℃需警惕败血症可能。
4、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表现为便意频繁但排便量少,伴肛门坠胀感,常见于痢疾杆菌感染。该症状与直肠黏膜炎症刺激有关,急性期应避免用力排便,可遵医嘱使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控制炎症,配合温水坐浴缓解不适。
5、黏液脓血便
黏液脓血便是结肠黏膜溃疡坏死的典型表现,粪便中混有黏液、脓液或新鲜血液。出现此类症状需立即就医,通过粪便显微镜检查明确病原体,可能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或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
细菌性结肠炎患者应进食低渣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腹泻期间每次排便后需用温水清洗会阴。若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少尿等脱水或中毒症状,应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39万次播放
5.55万次播放
5.18万次播放
4.96万次播放
5.44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拔罐和刮痧能一起做吗
- 2 普通外科包括什么
- 3 椎动脉型颈椎病怎么治疗用什么药
- 4 小儿发热惊厥怎么处理
- 5 脚关节有时痛是什么回事
- 6 阴囊疝气会影响生育吗
- 7 胃里烧的慌是怎么回事
- 8 做无痛人流做什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