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自己好像得抑郁症了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的精神障碍,可能伴随睡眠紊乱、食欲改变、疲劳感等症状。抑郁症通常由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社会压力、慢性疾病、人格特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评估、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社会支持等方式干预。建议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评估。
1、遗传因素
抑郁症患者直系亲属患病概率较普通人高,可能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有关。这类患者早期可能出现情绪波动大、易激惹等表现。治疗需结合基因检测制定个性化方案,常用药物包括盐酸氟西汀胶囊、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剂。家长需注意观察子女情绪变化,建立规律作息。
2、神经递质紊乱
大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会导致情绪调节障碍,常伴有注意力下降、决策困难等症状。此类情况需通过血液检查评估代谢水平,可使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米氮平片等调节神经递质药物。日常可适当增加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如奶酪、豆制品。
3、心理社会压力
长期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冲突等应激事件可能诱发抑郁,表现为持续两周以上的心境低落、自我否定。认知行为治疗配合盐酸帕罗西汀片、马来酸氟伏沙明片等药物效果较好。建议家长帮助患者建立压力日记,每周进行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
4、慢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慢性病常继发抑郁症状,特征为晨重暮轻的情绪波动和躯体不适感。需先控制原发病,联合使用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改善躯体化症状。监测血糖、甲功的同时,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
5、人格特质
完美主义、过度自责等人格特征易发展为抑郁,多伴有过度反刍思维。舍曲林片配合正念训练可改善症状。建议家长避免批评指责,用记录三件好事的方式培养积极认知,限制每日独处时间不超过2小时。
抑郁症患者需保持每日30分钟日光照射调节生物钟,每周3次以上有氧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饮食上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限制精制糖摄入。建立固定的社交活动计划,避免连续独处超过6小时。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若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应立即联系精神科急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14万次播放
7.15万次播放
6.57万次播放
6.64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拔罐和刮痧能一起做吗
- 2 普通外科包括什么
- 3 椎动脉型颈椎病怎么治疗用什么药
- 4 小儿发热惊厥怎么处理
- 5 脚关节有时痛是什么回事
- 6 阴囊疝气会影响生育吗
- 7 胃里烧的慌是怎么回事
- 8 做无痛人流做什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