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肾小球肾炎可能由遗传因素、感染、免疫异常、代谢性疾病、药物或毒物等因素引起。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可通过尿液检查、血液检查、肾活检等方式确诊,并采取相应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肾小球肾炎与遗传有关,如Alport综合征、薄基底膜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肾小球结构异常或功能缺陷,进而引发炎症反应。患者通常有家族史,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等表现。治疗需根据具体类型制定方案,可能涉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钾片等药物。
2、感染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类型,多发生于咽部或皮肤链球菌感染后。细菌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眼睑水肿、血尿、少尿等症状。治疗以控制感染为主,可选用青霉素V钾片、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同时需限制水盐摄入,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
3、免疫异常
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起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患者除肾脏表现外,常伴有皮疹、关节痛等症状。治疗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等控制免疫反应,严重病例可能需血浆置换。
4、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长期高血糖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患者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治疗需严格控制血糖,使用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缓释片、胰岛素,配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片保护肾功能。
5、药物或毒物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某些抗生素或接触重金属等毒物可能损伤肾小球。患者可出现蛋白尿、血尿,严重者导致急性肾损伤。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使用保肾药物如金水宝胶囊辅助治疗。
肾小球肾炎患者日常需注意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适当限制水分摄入,监测体重变化。避免劳累、感染等诱发因素,规律作息。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遵医嘱调整用药。出现水肿加重、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4.73万次播放
4.33万次播放
4.19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拔罐和刮痧能一起做吗
- 2 普通外科包括什么
- 3 椎动脉型颈椎病怎么治疗用什么药
- 4 小儿发热惊厥怎么处理
- 5 脚关节有时痛是什么回事
- 6 阴囊疝气会影响生育吗
- 7 胃里烧的慌是怎么回事
- 8 做无痛人流做什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