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怎么查出来的
胃癌可通过胃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病理活检、幽门螺杆菌检测等方式确诊。胃癌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不良饮食习惯、遗传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因素引起。
1、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首选方法,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情况。检查时医生会将带有摄像头的细管经口腔插入胃部,若发现可疑病灶可同步进行活检。早期胃癌可能表现为黏膜发红、糜烂或微小凹陷,进展期可见明显溃疡或肿块。胃镜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检查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
2、影像学检查
CT或MRI检查能评估胃癌浸润深度及转移情况。增强CT可显示胃壁增厚、淋巴结肿大及远处器官转移,常用于术前分期。超声内镜能清晰分辨胃壁各层结构,对早期胃癌分期准确性较高。影像学检查前需口服造影剂充盈胃腔,检查时需配合呼吸指令以保证图像质量。
3、肿瘤标志物检测
CEA和CA19-9等肿瘤标志物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约50%进展期胃癌患者CEA水平升高,肠型胃癌CA19-9阳性率较高。但炎症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标志物轻度升高,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检测需抽取静脉血,建议空腹采血以保证结果准确性。
4、病理活检
胃镜下取得的组织样本经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病理报告会描述癌细胞类型如腺癌、印戒细胞癌、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免疫组化检查能确定HER2表达状态,指导靶向治疗。活检后可能出现短暂咽喉不适或少量出血,应避免立即进食刺激性食物。
5、幽门螺杆菌检测
碳13/14呼气试验或粪便抗原检测可确认幽门螺杆菌感染。该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根除治疗可降低癌变风险。呼气试验前需停用抗生素和抑酸药4周,检测时需服用标记尿素后收集呼气样本。阳性结果建议进行规范的四联药物治疗。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1-2年进行胃镜检查,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或慢性胃病患者。日常需避免高盐腌制食品,控制吸烟饮酒,出现持续上腹痛、消瘦、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诊。确诊胃癌后应根据分期选择内镜下切除、手术切除或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胃镜和肿瘤标志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03万次播放
5.06万次播放
4.59万次播放
4.77万次播放
4.8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拔罐和刮痧能一起做吗
- 2 普通外科包括什么
- 3 椎动脉型颈椎病怎么治疗用什么药
- 4 小儿发热惊厥怎么处理
- 5 脚关节有时痛是什么回事
- 6 阴囊疝气会影响生育吗
- 7 胃里烧的慌是怎么回事
- 8 做无痛人流做什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