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热如何降温
小孩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保持休息等方式治疗。发热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代谢异常、中暑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小孩的额头、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有助于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可配合退热贴辅助降温,但需避开眼周及皮肤破损处。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且持续上升,需结合其他措施。
2、药物降温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小儿退热栓。药物需根据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与同类药物重复使用。用药后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
3、调整饮食
发热期间宜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羹、藕粉等,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加重胃肠负担。可少量多次进食,每次摄入50-100毫升。若伴随腹泻需暂时停用乳制品,必要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4、补充水分
每15-20分钟给予少量温开水或淡盐水,24小时饮水量按每公斤体重80-100毫升计算。观察小便颜色和次数,若4小时内无排尿需警惕脱水。可适当饮用稀释的苹果汁或米汤,避免含咖啡因饮料。合并呕吐时应更缓慢补充。
5、保持休息
保证每日12-14小时睡眠,避免剧烈活动增加耗氧量。卧室保持25-26摄氏度,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穿着纯棉透气衣物,根据体温变化及时增减。若出现嗜睡或烦躁不安需立即就医。
发热期间家长需每小时监测体温并记录变化曲线,避免过度包裹导致捂热综合征。体温稳定后仍须观察72小时,注意有无咳嗽、皮疹等新发症状。恢复期逐渐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如蒸蛋羹、西蓝花泥等。若发热超过3天或伴随抽搐、意识模糊等症状,须立即前往儿科急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82万次播放
7.08万次播放
6.36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拔罐和刮痧能一起做吗
- 2 普通外科包括什么
- 3 椎动脉型颈椎病怎么治疗用什么药
- 4 小儿发热惊厥怎么处理
- 5 脚关节有时痛是什么回事
- 6 阴囊疝气会影响生育吗
- 7 胃里烧的慌是怎么回事
- 8 做无痛人流做什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