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的预防和治疗
冻疮可通过保暖防护、药物干预、物理治疗等方式预防和治疗。冻疮通常由寒冷刺激、血液循环不良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瘙痒、水疱等症状。
1、保暖防护
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外出时穿戴保暖手套、厚袜及防风鞋帽。保持手足干燥,潮湿环境会加速热量流失。冬季室内建议维持18-22摄氏度,使用加湿器防止皮肤干裂。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雷诺综合征患者需加强足部保暖。
2、药物干预
轻度冻疮可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微循环,或涂抹肝素钠软膏缓解炎症。瘙痒明显时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严重溃烂需联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有助于扩张外周血管,但需医生评估后使用。
3、物理治疗
每日用38-40摄氏度温水浸泡患处10-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红外线照射可加速组织修复,每周2-3次。已破溃创面需先清创再配合氦氖激光治疗。禁止直接烤火或热敷超过45摄氏度,避免烫伤加重损伤。
4、生活习惯调整
戒烟限酒以减少血管收缩,增加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深海鱼类摄入。适度运动如快走、太极拳改善末梢循环。避免紧身衣物压迫血管,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反复发作人群可在入冬前进行冷热交替浴训练。
5、并发症处理
继发感染需及时就医,可能需口服头孢呋辛酯片或阿奇霉素分散片。遗留色素沉着可外用维生素E乳。慢性溃疡经久不愈需排除血管病变,必要时行血管造影检查。合并基础疾病者需同步控制原发病。
冻疮护理期间忌抓挠患处,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每日检查手足皮肤状况,发现苍白、麻木等缺血表现立即就医。易感人群冬季可提前使用凡士林保护暴露部位,加强蛋白质和维生素B族摄入增强皮肤抵抗力。症状持续2周无改善或出现黑痂、脓液需专科处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883次播放
6482次播放
9507次播放
3095次播放
7978次播放
7816次播放
6162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拔罐和刮痧能一起做吗
- 2 普通外科包括什么
- 3 椎动脉型颈椎病怎么治疗用什么药
- 4 小儿发热惊厥怎么处理
- 5 脚关节有时痛是什么回事
- 6 阴囊疝气会影响生育吗
- 7 胃里烧的慌是怎么回事
- 8 做无痛人流做什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