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小儿多动的原因
小儿多动症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脑损伤等原因引起。小儿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冲动行为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干预。
1、遗传因素
小儿多动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若父母或近亲属患有多动症,孩子发病概率较高。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大脑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功能异常。对于遗传因素引起的多动症,建议家长加强行为管理训练,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托莫西汀胶囊等药物辅助治疗。
2、神经发育异常
胎儿期或婴幼儿期大脑发育迟缓或异常可能导致多动症,常见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这类患儿可能出现大脑前额叶皮层发育滞后,影响执行功能。神经发育异常引起的多动症需结合感统训练、认知行为疗法,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盐酸安非他酮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3、环境因素
孕期接触烟草、酒精、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或儿童长期暴露于铅污染环境,可能干扰神经系统发育。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如过度溺爱或严厉惩罚也可能加重症状。家长需改善家庭环境,避免孩子接触有毒物质,建立规律的作息制度。
4、心理社会因素
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离异、校园欺凌等心理应激事件可能诱发或加重多动症状。这类患儿常伴有情绪障碍,表现为易怒、焦虑等。建议家长保持和谐的家庭氛围,必要时进行家庭心理治疗,医生可能联合使用舍曲林片等抗焦虑药物。
5、脑损伤
围产期缺氧窒息、颅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导致的脑损伤可能引起多动症。这类患儿除核心症状外,可能合并运动协调障碍或学习困难。需进行专业的神经康复训练,医生可能开具胞磷胆碱钠胶囊等神经营养药物辅助治疗。
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限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饮食上适当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坚果等食物,避免含人工色素、防腐剂的加工食品。定期进行跳绳、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注意力。若症状持续影响学习和社交,应及时到儿童心理科或神经发育科就诊,避免自行用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1.1万次播放
1.14万次播放
5693次播放
8435次播放
6619次播放
1.3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拔罐和刮痧能一起做吗
- 2 普通外科包括什么
- 3 椎动脉型颈椎病怎么治疗用什么药
- 4 小儿发热惊厥怎么处理
- 5 脚关节有时痛是什么回事
- 6 阴囊疝气会影响生育吗
- 7 胃里烧的慌是怎么回事
- 8 做无痛人流做什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