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疫苗即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是一种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手段,可以通过注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而起到预防作用。打完出血热疫苗的副作用通常表现为发热、过敏以及局部反应等,但多属于一过性症状,一般无需进行特殊治疗。
1、发热:患者在接种出血热疫苗后24小时内,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一般在38.5°C以上,还可能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缓解,如使用冰帽降温、温水擦浴等。如果患者的体温超过38.5°C,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2、过敏:多数患者在接种完出血热疫苗后只是轻微地出现皮疹,并无明显症状。但也有少数患者在接种完24小时后,可能会出现过敏性荨麻疹,即皮肤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此时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3、局部反应:由于出血热疫苗是一种异质蛋白,部分患者的注射部位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的表现。但一般症状比较轻微,2-3天后会自行缓解。如果患者局部反应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4、其他副作用:出血热疫苗的副作用还可能表现为注射部位硬结、疼痛等。
接种完出血热疫苗后,患者应注意多饮水,加速机体代谢,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鱼、虾等容易过敏的食物,以免加重不良反应。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