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是指什么
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是指胃黏膜长期慢性炎症导致胃腺体萎缩,部分区域被肠型上皮替代的病理变化,属于胃癌前病变。主要有胃黏膜腺体减少、胃酸分泌不足、消化功能减退、肠上皮化生、癌变风险增加等特征。
1、胃黏膜腺体减少
胃黏膜固有腺体数量逐渐减少,壁细胞和主细胞功能减退,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不足。这种情况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患者常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感。确诊需结合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治疗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四联疗法,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枸橼酸铋钾颗粒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2、胃酸分泌不足
萎缩的胃黏膜无法正常分泌胃酸,造成低酸或无酸状态,影响蛋白质消化和铁、维生素B12吸收。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消瘦、舌炎等症状。可通过胃液分析检测胃酸分泌功能,日常需补充稀盐酸或胃蛋白酶合剂,同时配合维生素B12注射液治疗相关贫血。
3、消化功能减退
胃黏膜萎缩导致消化酶分泌减少,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延长,引起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建议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必要时可服用多酶片或胰酶肠溶胶囊帮助消化。定期胃镜监测黏膜变化至关重要。
4、肠上皮化生
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替代,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化生,后者与胃癌关系更密切。肠化生区域可能分泌肠型黏液,失去正常胃黏膜屏障功能。内镜下表现为黏膜粗糙、色泽改变,病理检查可见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治疗需积极控制炎症进展,常用药物包括替普瑞酮胶囊和瑞巴派特片。
5、癌变风险增加
不完全型肠化生可能逐步发展为异型增生,最终导致胃癌。癌变风险与病变范围、持续时间正相关。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胃镜随访,发现重度异型增生可考虑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日常需严格戒烟限酒,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补充叶酸和硒元素可能有助于延缓病变进展。
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患者应建立规律的随访计划,通过胃镜和病理检查动态监测黏膜变化。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蒸蛋、嫩豆腐,避免腌制、烟熏食品。烹饪方式以炖煮为主,减少煎炸。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促进胃肠蠕动,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出现体重持续下降、呕血黑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18万次播放
5.9万次播放
5.62万次播放
5.34万次播放
5.85万次播放
5.33万次播放
5.69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判定标准有哪
- 2 胆囊半夜疼怎么应急
- 3 哪些是尿道炎的危害呢
- 4 烤瓷冠修复是什么
- 5 一岁宝宝拉肚子吃什么食物
- 6 宝宝肚脐眼红肿怎么办
- 7 龟头难受,而且特别敏感怎么办
- 8 内裤有尿骚味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