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乙状结肠炎的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黏液便、便血、里急后重等。乙状结肠炎通常由感染、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1、腹痛
腹痛是乙状结肠炎的常见症状,多位于左下腹,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隐痛。腹痛可能与肠道黏膜炎症刺激神经末梢有关,排便后疼痛可暂时缓解。患者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秦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炎症。
2、腹泻
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常呈稀水样或糊状。肠道炎症导致水分吸收减少及肠蠕动加快是主要原因。建议患者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3、黏液便
黏液便指粪便表面附着白色或透明黏液,由肠道黏膜分泌增多所致。黏液可能单独排出或与粪便混合,严重时可见黏液脓血便。患者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加重症状,可配合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
4、便血
便血表现为粪便带鲜红色血液或暗红色血块,与黏膜溃疡出血有关。少量出血时仅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大量出血需紧急处理。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及时就医排查出血原因,必要时使用云南白药胶囊等止血药物。
5、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指排便后仍有便意但无粪便排出,由直肠炎症刺激引起。患者可能频繁如厕却仅排出少量黏液或血液。建议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坐,可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灌肠缓解局部炎症。
乙状结肠炎患者需保持低纤维、低脂饮食,避免酒精及乳制品摄入。规律作息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须及时进行肠镜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日常可记录饮食与症状变化,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9385次播放
8059次播放
8662次播放
1.08万次播放
9780次播放
1.01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判定标准有哪
- 2 胆囊半夜疼怎么应急
- 3 哪些是尿道炎的危害呢
- 4 烤瓷冠修复是什么
- 5 一岁宝宝拉肚子吃什么食物
- 6 宝宝肚脐眼红肿怎么办
- 7 龟头难受,而且特别敏感怎么办
- 8 内裤有尿骚味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