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导管是什么
肠梗阻导管是一种用于治疗肠梗阻的医疗装置,主要通过胃肠减压缓解梗阻症状。肠梗阻导管主要有鼻肠减压管、三腔二囊管、经肛肠梗阻导管等类型。
1、鼻肠减压管
鼻肠减压管是一种经鼻腔插入的导管,前端可到达十二指肠或空肠。适用于单纯性肠梗阻患者,通过负压吸引排出胃肠道内积气积液,减轻腹胀和肠腔内压力。操作时需在X线引导下定位,常见并发症包括鼻腔黏膜损伤和导管堵塞。使用期间需定期冲洗导管保持通畅。
2、三腔二囊管
三腔二囊管具有吸引、冲洗和注药功能,适用于低位肠梗阻或术后肠粘连患者。导管前端带有两个可充气球囊,充气后能固定导管位置并扩张狭窄肠段。使用时需注意球囊压力,避免肠壁缺血坏死。该导管能有效引流肠内容物,并为肠梗阻保守治疗创造条件。
3、经肛肠梗阻导管
经肛肠梗阻导管通过肛门置入直肠或结肠,适用于左半结肠梗阻患者。导管前端多呈螺旋状或球囊结构,可绕过梗阻部位建立引流通道。置管后需配合灌肠治疗,帮助排出梗阻远端肠内容物。该方式创伤较小,但禁用于肠穿孔或腹膜炎患者。
4、肠梗阻导管的作用
肠梗阻导管能有效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为保守治疗争取时间。通过持续胃肠减压,可缓解呕吐、腹胀等症状,部分患者可避免急诊手术。导管留置期间需监测引流量和性质,如出现血性引流液或腹痛加剧需及时处理。
5、使用注意事项
置管前需评估患者凝血功能和鼻腔情况,操作中避免暴力推送。导管固定要牢固,防止滑脱移位。每日记录引流液量,保持引流系统密闭。营养支持可采用肠外营养,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若保守治疗无效,需考虑手术治疗解除梗阻。
肠梗阻导管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半卧位,避免剧烈活动。饮食需严格遵医嘱,通常需要禁食禁水。家属需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变化,如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引流异常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导管拔除后可根据恢复情况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进食粗纤维和产气食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68万次播放
5.3万次播放
5.6万次播放
5.55万次播放
5.68万次播放
6.08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引起鸡瘫痪的原因有哪些
- 2 引起儿童病毒性疱疹的原因是什么
- 3 引产后能做美甲么
- 4 龈下刮治后牙龈多久能恢复
- 5 银杏叶预防中风吗
- 6 银杏叶影响心率吗
- 7 小孩有点发烧怎么处理
- 8 银杏叶片对青光眼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