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泌尿系感染途径有哪些
小儿泌尿系感染途径主要有上行感染、血行感染、淋巴道感染、直接蔓延和医源性感染。泌尿系感染通常由细菌侵入尿路引起,可能伴随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1、上行感染
上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细菌从尿道口进入,经尿道逆行至膀胱甚至肾脏。婴幼儿尿道较短,尤其是女童尿道与肛门距离近,更容易因粪便污染导致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家长需注意儿童会阴清洁,勤换尿布,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感染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药物治疗。
2、血行感染
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泌尿系统,多见于新生儿或免疫力低下儿童。常见于败血症、肺炎等全身感染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体随血流侵袭肾脏。患儿可能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注射用美罗培南等药物。
3、淋巴道感染
肠道与泌尿系统间存在淋巴管交通,当发生结肠炎、阑尾炎等肠道感染时,细菌可能通过淋巴系统扩散至泌尿器官。患儿常伴有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治疗需控制肠道感染,可选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同时配合呋喃妥因肠溶片抗尿路感染。
4、直接蔓延
邻近器官感染直接扩散导致,如盆腔脓肿、脊柱结核等病变侵蚀尿路。这类感染通常病情复杂,需影像学检查明确病灶范围。治疗需针对原发疾病,如脊柱结核需联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必要时手术引流脓液。
5、医源性感染
导尿、膀胱镜检查等医疗操作可能将细菌带入尿路,尤其留置导尿管时。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无菌操作、尽早拔除导管。若发生感染,需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
预防小儿泌尿系感染需保持每日充足饮水,养成定时排尿习惯,避免憋尿。女童应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男童注意包皮清洁。饮食上多摄入维生素C丰富的柑橘类水果,有助于增强尿路黏膜防御能力。发现尿色浑浊、排尿哭闹等症状时,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到儿科或泌尿外科就诊,完善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切勿自行使用抗生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33万次播放
5.95万次播放
6.73万次播放
6.09万次播放
6.56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引起鸡瘫痪的原因有哪些
- 2 引起儿童病毒性疱疹的原因是什么
- 3 引产后能做美甲么
- 4 龈下刮治后牙龈多久能恢复
- 5 银杏叶预防中风吗
- 6 银杏叶影响心率吗
- 7 小孩有点发烧怎么处理
- 8 银杏叶片对青光眼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