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的人老了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高度近视患者老年后可能出现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青光眼等眼底病变,视力损伤风险显著增加。高度近视指近视度数超过600度,眼轴长度超过26毫米,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引发多种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1、视网膜病变
高度近视患者眼轴拉长会导致视网膜变薄,老年后易发生视网膜裂孔或脱离。早期可能出现闪光感、飞蚊症加重,晚期可导致视野缺损。建议定期进行眼底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必要时需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或玻璃体切割手术。
2、黄斑病变
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是老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表现为视物变形、中心视力下降。可能与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萎缩有关。可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确诊,治疗方式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光动力疗法等。
3、青光眼风险
高度近视患者老年期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较高,因视神经对眼压耐受性降低所致。早期多无自觉症状,晚期出现视野缩窄。需定期监测眼压和视神经形态,可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等控制眼压。
4、白内障进展
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发生时间通常比正常人提前,核性白内障更为常见。表现为渐进性视力下降、眩光敏感。待视力影响日常生活时,可考虑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但术前需详细评估眼底状况。
5、视功能退化
长期高度近视可能导致调节功能衰退、对比敏感度下降等视功能异常。老年后可能出现阅读困难、夜间视力障碍。可通过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使用辅助照明设备改善,必要时进行视觉康复训练。
高度近视老年患者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项目。避免剧烈头部晃动和重体力劳动,控制血糖血压,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等视网膜营养素。出现突然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早期干预有助于延缓病变进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1490次播放
1270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引起鸡瘫痪的原因有哪些
- 2 引起儿童病毒性疱疹的原因是什么
- 3 引产后能做美甲么
- 4 龈下刮治后牙龈多久能恢复
- 5 银杏叶预防中风吗
- 6 银杏叶影响心率吗
- 7 小孩有点发烧怎么处理
- 8 银杏叶片对青光眼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