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是一种由突发性、强烈创伤事件引发的短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创伤再体验、回避行为、情绪麻木及过度警觉。常见诱因包括自然灾害、暴力事件、重大事故等,症状通常在事件发生后3天至1个月内出现,持续时间不超过1个月。若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可能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1、创伤再体验
患者会不自主地反复回忆创伤场景,表现为闪回、噩梦或强烈生理反应。例如遭遇车祸者可能反复听到刹车声,目睹暴力事件者会突然出现相关画面。这些再体验症状常伴随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紊乱表现。临床常用帕罗西汀片、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缓解症状,配合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等心理干预。
2、回避行为
患者会主动避开与创伤相关的场所、人群或话题,如地震幸存者拒绝返回住所,事故目击者回避事发路段。部分患者出现选择性遗忘,无法回忆创伤细节。这种回避可能影响社会功能,需通过认知行为治疗逐步暴露,必要时联合奥氮平片等药物改善焦虑。
3、情绪麻木
表现为情感反应迟钝、兴趣减退和疏离感。患者可能对亲友冷漠,无法感受快乐,甚至出现现实解体感。这与大脑前额叶功能抑制有关,可通过文拉法辛缓释胶囊调节神经递质,结合正念训练恢复情绪感知能力。
4、过度警觉
持续处于防御状态,表现为易受惊吓、失眠、易怒和注意力涣散。这类症状与杏仁核过度激活相关,患者可能因风吹草动而惊恐发作。建议短期使用劳拉西泮片控制急性焦虑,同时进行呼吸放松训练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5、躯体症状
约半数患者出现头痛、胃肠不适、胸闷等躯体化表现,儿童更易表现为尿床、咬指甲等退行行为。这些症状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失调有关,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后,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配合针灸治疗。
急性应激障碍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有助于调节皮质醇水平。饮食上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避免摄入酒精和咖啡因。建议家属提供非评判性陪伴,鼓励患者参加支持小组。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自伤念头,须立即联系精神科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恢复期可尝试艺术治疗、日记书写等方式促进心理重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88万次播放
6.62万次播放
6.92万次播放
6.81万次播放
6.22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马齿苋汁怎么治疗鼻炎
- 2 马齿苋小孩可以吃吗
- 3 马齿苋祛斑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 4 马齿苋能治湿疹吗
- 5 马齿苋能治皮肤过敏吗
- 6 马齿苋能治疗荨麻疹吗
- 7 马齿苋能治脚气怎么用
- 8 刚尿完又想尿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