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术的手术适应症
心脏介入术的手术适应症主要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心脏介入术是通过导管技术对心脏疾病进行微创治疗的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脏介入术最常见的适应症。当冠状动脉出现严重狭窄或闭塞时,可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改善心肌供血。该疾病可能与长期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治疗时可选择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或球囊扩张术,术后需遵医嘱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
2、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介入术的紧急适应症。通过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梗死相关动脉,及时实施介入治疗能有效挽救濒死心肌。该疾病多由冠状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常表现为持续剧烈胸痛、大汗淋漓、濒死感等症状。治疗时可采用血栓抽吸术联合支架置入,术后需长期服用替格瑞洛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
3、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可通过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等介入技术治疗。当主动脉瓣严重狭窄导致心功能下降时,介入治疗能避免开胸手术风险。该疾病可能与风湿热、退行性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症状。治疗时使用经导管生物瓣膜置换,术后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
4、先天性心脏病
部分先天性心脏病适合介入治疗,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通过封堵器植入可避免开胸手术,特别适合儿童患者。这些疾病与胚胎期心脏发育异常有关,可能表现为心悸、气促、发育迟缓等症状。治疗时根据缺损类型选择相应封堵器,术后需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5、心律失常
某些心律失常可通过射频消融术等介入方法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在药物控制不佳时可考虑介入治疗。这些疾病可能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有关,常表现为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治疗时通过导管消融异常传导通路,术后需监测心律变化。
心脏介入术后患者应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定期复查。饮食上应控制钠盐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限制高脂肪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心脏康复,但需避免过度劳累。术后出现胸痛、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需注意观察出血倾向,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75万次播放
6.38万次播放
6.39万次播放
6.6万次播放
6.55万次播放
6.84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马齿苋汁怎么治疗鼻炎
- 2 马齿苋小孩可以吃吗
- 3 马齿苋祛斑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 4 马齿苋能治湿疹吗
- 5 马齿苋能治皮肤过敏吗
- 6 马齿苋能治疗荨麻疹吗
- 7 马齿苋能治脚气怎么用
- 8 刚尿完又想尿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