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是怎么造成的
低血压可能由遗传因素、体位改变、药物副作用、脱水、心脏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补充电解质、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倾向导致血压调节功能较弱,表现为持续性的血压偏低。这类生理性低血压通常无伴随症状,无须特殊治疗,但需避免突然站立或长时间卧床。建议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如出现头晕乏力可适量饮用淡盐水。
2、体位改变
体位性低血压常见于快速起立时,因重力导致血液滞留下肢,引起脑部供血不足。多发生于老年人或长期卧床者,可能伴随眼前发黑、眩晕等症状。日常建议改变体位时动作放缓,睡眠时抬高床头,必要时穿戴弹力袜。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片等血管收缩药物。
3、药物副作用
硝酸甘油片、盐酸特拉唑嗪片等降压药或抗抑郁药可能过度扩张血管,导致继发性低血压。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避免与利尿剂联用。若出现嗜睡、视物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调整剂量或更换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对血压影响较小的药物。
4、脱水
高温环境出汗过多、腹泻呕吐等导致体液大量丢失时,血容量下降会引发低血压。典型症状包括口渴、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需立即口服补液盐散补充电解质,严重脱水需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日常应保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运动后及时补充含钾钠的饮品。
5、心脏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泵血功能受损时,可导致心源性低血压。常伴随胸痛、呼吸困难、四肢湿冷等休克表现,需紧急使用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维持血压,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慢性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参附强心丸等改善心功能。
低血压患者日常需避免长时间站立或泡热水澡,饮食上适当增加咸味食物和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瘦肉等。建议晨起前先活动四肢再缓慢坐起,运动选择游泳、瑜伽等平缓项目。若频繁出现晕厥或血压持续低于90/60毫米汞柱,应及时排查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潜在疾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79万次播放
5.82万次播放
5.6万次播放
5.66万次播放
5.33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马齿苋汁怎么治疗鼻炎
- 2 马齿苋小孩可以吃吗
- 3 马齿苋祛斑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 4 马齿苋能治湿疹吗
- 5 马齿苋能治皮肤过敏吗
- 6 马齿苋能治疗荨麻疹吗
- 7 马齿苋能治脚气怎么用
- 8 刚尿完又想尿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