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造影的危害有哪些
心脏造影的危害主要有造影剂过敏反应、肾功能损伤、血管损伤、心律失常、辐射暴露等。心脏造影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1、造影剂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含碘造影剂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过敏体质或既往有造影剂过敏史者风险较高,术前需进行碘过敏试验。若发生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药物抢救。
2、肾功能损伤
造影剂可能引发造影剂肾病,尤其对于原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或脱水状态的患者。造影剂通过肾脏排泄时可能导致肾小管损伤,表现为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术前充分水化、使用碳酸氢钠注射液等预防措施可降低风险,严重者需血液净化治疗。
3、血管损伤
导管穿刺可能造成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导管操作过程中还可能损伤血管内膜导致夹层。股动脉路径更易发生穿刺点出血,桡动脉路径可减少此类并发症。出现血管并发症时需加压包扎或外科修复,必要时使用注射用血凝酶等止血。
4、心律失常
导管刺激心内膜可能诱发室性早搏、室速甚至室颤,尤其在右心室造影时更易发生。多数为一过性,撤出导管后自行消失,持续心律失常需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者需电复律。
5、辐射暴露
X线透视引导下操作会使患者接受电离辐射,虽然单次检查剂量在安全范围内,但多次复查可能累积辐射损伤。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医护人员会通过铅屏风防护、减少透视时间等措施降低辐射量。
心脏造影后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24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肿胀。术后需增加饮水量促进造影剂排泄,肾功能不全者遵医嘱静脉补液。恢复期避免穿刺侧肢体剧烈活动,出现心慌、气促或排尿异常需及时就医。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肾功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988次播放
1311次播放
6387次播放
1.04万次播放
6430次播放
7705次播放
7439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