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核怎么治疗
膀胱结核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膀胱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可能表现为尿频、尿急、血尿等症状。
1、抗结核药物治疗
膀胱结核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抗结核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异烟肼片可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合成,利福平胶囊能阻断细菌RNA合成,吡嗪酰胺片可干扰细菌代谢。药物治疗需坚持6-9个月,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患者可能出现恶心、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需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2、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膀胱挛缩的患者,可能需进行膀胱扩大术或尿流改道术。膀胱扩大术通过肠管替代部分膀胱组织改善储尿功能,尿流改道术将尿液引流至腹壁造口。术前需评估患者心肺功能,术后需加强伤口护理,预防感染。手术可能并发肠梗阻、尿瘘等问题,需密切观察。
3、对症支持治疗
膀胱结核患者出现尿路刺激症状时可使用托特罗定缓释片缓解尿频,血尿严重时应用氨甲环酸片止血。合并尿路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患者需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辛辣食物刺激膀胱黏膜。长期卧床者应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4、营养支持
结核病属于消耗性疾病,患者需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有助于黏膜修复,可适量食用动物肝脏、深海鱼。贫血患者应增加红肉、菠菜等富铁食物,必要时服用琥珀酸亚铁片。饮食需少量多餐,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5、定期随访
治疗期间每月需进行尿常规、尿结核菌培养检查,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完成疗程后第一年每3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年1次持续5年。随访内容包括症状询问、尿液检查、影像学评估等。出现复发征兆如再次血尿、消瘦时需立即就诊。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筛查。
膀胱结核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保证8小时睡眠。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血尿。注意会阴部清洁,选择棉质内裤减少摩擦。戒烟限酒,避免被动吸烟。保持乐观心态,可通过冥想、音乐疗法缓解焦虑。治疗期间避免怀孕,使用屏障避孕措施。居住环境保持通风干燥,定期消毒衣物寝具。出现发热、腰痛等异常及时就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36万次播放
6.97万次播放
6.53万次播放
6.19万次播放
6.55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