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脏纤维瘤
心脏纤维瘤是一种起源于心脏结缔组织的良性肿瘤,主要由成纤维细胞或肌成纤维细胞构成,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临床可表现为心悸、胸闷或无症状。
1、病理特征
心脏纤维瘤多发生于心室间隔或左心室游离壁,肿瘤质地坚硬呈灰白色,边界清晰但无包膜。组织学检查可见梭形细胞呈束状排列,伴有不同程度的胶原沉积,免疫组化显示波形蛋白阳性而结蛋白阴性,可与心脏横纹肌瘤鉴别。部分病例可能合并钙化灶,影像学检查可见特征性占位病变。
2、临床表现
约半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经超声心动图偶然发现。有症状者多表现为活动后心悸、胸痛或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晕厥。婴幼儿患者可能出现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当肿瘤压迫传导系统时,可引发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极少数情况下可导致猝死。
3、诊断方法
超声心动图是首选筛查手段,可显示心腔内边界清晰的均质团块。心脏磁共振能更准确评估肿瘤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关系,T1加权像呈中等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增强CT有助于观察钙化特征,最终确诊需依赖术后病理检查。需注意与心脏黏液瘤、横纹肌瘤及转移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4、治疗原则
无症状的小型肿瘤可定期随访观察,每6-12个月复查超声。对于直径超过3厘米、生长迅速或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者,需行手术切除治疗。手术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彻底切除肿瘤同时保留正常心肌功能,术后需长期监测心功能。无法完全切除的病例可考虑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控制心律失常。
5、预后管理
完全切除者预后良好,复发概率较低。术后患者需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超复查,关注有无心律失常或心功能减退。建议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心脏负荷过重,出现心悸、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妊娠期患者需加强心功能评估,部分病例可能需调整分娩方式。
心脏纤维瘤患者日常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避免饮用浓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可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最大心率的60%。术后患者需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同时注意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异常情况。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心脏超声,持续跟踪肿瘤有无复发迹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78万次播放
5.58万次播放
5.89万次播放
5.66万次播放
5.86万次播放
5.82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