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震荡和脊髓休克的区别
脊髓震荡和脊髓休克是两种不同的脊髓损伤类型,主要区别在于损伤程度、症状持续时间及预后。脊髓震荡属于暂时性功能障碍,通常24-48小时内恢复;脊髓休克则是严重损伤后的反射活动消失,可持续数周至数月,可能遗留永久性神经缺损。
1、损伤机制
脊髓震荡由轻微创伤导致,如运动撞击或跌倒,仅引起神经元短暂电生理紊乱,无结构性破坏。脊髓休克多因脊柱骨折、脱位等严重外力损伤,直接破坏脊髓灰质和白质,伴随血管损伤和水肿。
2、临床表现
脊髓震荡表现为短暂性感觉异常或肌力下降,腱反射可能减弱但很快恢复。脊髓休克期出现损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深浅反射消失、排便排尿失禁,后期可能转为痉挛性瘫痪。
3、影像学特征
脊髓震荡患者MRI检查通常无异常信号,脑脊液检查正常。脊髓休克患者可见脊髓肿胀、出血或压迫,MRI显示T2加权像高信号,部分伴有椎管狭窄或骨性结构异常。
4、病理生理
脊髓震荡的病理改变限于离子通道暂时失衡,钠钾泵功能障碍可逆。脊髓休克涉及轴突断裂、沃勒变性等不可逆损伤,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引发继发性缺血缺氧。
5、治疗方向
脊髓震荡以观察为主,短期制动后功能自行恢复。脊髓休克需紧急手术减压,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期需康复训练改善痉挛,部分患者需终身导尿。
对于疑似脊髓损伤患者,应严格保持脊柱制动并立即送医。恢复期可进行低频脉冲电刺激促进神经修复,补充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避免热敷等可能加重水肿的理疗。定期复查肌电图评估恢复进度,心理干预帮助适应功能障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58万次播放
6.71万次播放
7.07万次播放
6.73万次播放
6.16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