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发性纵隔肿瘤
原发性纵隔肿瘤是指起源于纵隔内组织或器官的肿瘤,主要包括胸腺瘤、神经源性肿瘤、畸胎瘤、淋巴瘤等类型。这类肿瘤多为良性,但部分可能恶变或压迫周围结构引发症状。
1、胸腺瘤
胸腺瘤起源于胸腺组织,多位于前纵隔,是成人最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病理类型可分为A型、AB型、B型及C型,其中B型和C型具有潜在恶性倾向。部分患者可能合并重症肌无力,表现为眼睑下垂、咀嚼无力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胸部CT或MRI检查,治疗需手术切除,恶性胸腺瘤术后可能需辅助放疗。
2、神经源性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好发于后纵隔,多起源于交感神经链或肋间神经,常见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节细胞瘤。儿童患者需警惕神经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多数肿瘤生长缓慢,但体积增大时可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导致疼痛、肢体麻木。CT检查可见椎间孔扩大等特征性表现,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
3、畸胎瘤
畸胎瘤属于生殖细胞肿瘤,多位于前纵隔,包含毛发、皮脂腺等三胚层组织。成熟畸胎瘤多为良性,未成熟型可能恶变。肿瘤破裂可导致纵隔炎,分泌甲胎蛋白的恶性畸胎瘤需联合化疗。CT检查可见脂肪、钙化等混杂密度影,完整手术切除可获治愈。
4、淋巴瘤
纵隔淋巴瘤主要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表现为中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肿瘤压迫可致上腔静脉综合征。诊断需依赖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治疗以化疗和放疗为主,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可提高B细胞淋巴瘤疗效。
5、其他类型
纵隔还可发生甲状腺肿、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等结构异常病变。异位甲状腺肿多与颈部甲状腺相连,囊肿类病变通常为先天性,增大时可产生压迫症状。超声或CT可明确病变性质,无症状小囊肿可观察,有症状者需手术切除。
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肿瘤破裂,定期复查监测肿瘤变化。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声嘶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术后患者需遵医嘱随访。日常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吸烟等可能刺激肿瘤生长的因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9972次播放
1.45万次播放
1.49万次播放
7850次播放
1.17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