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引起的高血压怎么治疗
肾病引起的高血压可通过控制原发病、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血压监测、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治疗。肾病性高血压通常由肾实质病变、肾血管狭窄、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
1、控制原发病
积极治疗肾脏疾病是管理高血压的核心。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原发病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需通过控制血糖、蛋白尿等措施延缓肾功能恶化。例如糖尿病肾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合理范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他克莫司胶囊等。原发病控制后,血压往往随之改善。
2、调整饮食
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适量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如香蕉、菠菜,但肾功能严重受损时需谨慎补钾。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6-0.8克,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减少代谢负担。
3、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可作为首选,兼具降压和肾脏保护作用。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适用于多数患者。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可缓解水钠潴留,但需监测电解质。严重病例可能需联用α/β受体阻滞剂如盐酸哌唑嗪片。
4、血压监测
每日定时测量并记录血压,目标值通常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居家使用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前静坐5分钟。定期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估治疗效果,及时向医生反馈血压波动情况。避免因自行调整药物导致血压骤升或骤降。
5、生活方式干预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避免剧烈运动。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乙醇。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4之间,腰围男性不超过90厘米。保证7-8小时睡眠,通过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肾病性高血压患者需长期综合管理,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及尿蛋白指标。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感冒时慎用复方制剂。出现水肿、尿量明显减少或血压持续升高时及时就医。保持适度水分摄入,夏季注意防暑避免脱水。与营养师合作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确保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病情进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3.09万次播放
3.23万次播放
2.79万次播放
2.73万次播放
2.75万次播放
2.74万次播放
3.22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