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如何进行缝合包扎
手术缝合包扎通常包括缝合伤口、覆盖敷料、固定包扎三个步骤,具体方式需根据手术类型、伤口位置及患者情况决定。
缝合伤口是手术缝合包扎的首要环节,医生会根据组织类型选择合适缝线。皮肤表层多采用不可吸收缝线如丝线,肌肉层常用可吸收缝线如聚乳酸羟基乙酸缝线。缝合技术包括单纯间断缝合、连续锁边缝合等,深层组织需分层对合以减少死腔。特殊部位如面部会采用美容缝合技术,使用细单丝尼龙线减少瘢痕。关节活动区需保留足够缝线张力防止开裂,污染伤口需延迟缝合或放置引流。
覆盖敷料阶段需根据渗出量选择敷料类型。少量渗出可用普通无菌纱布,中量渗出宜选用藻酸盐敷料,大量渗出需配合负压引流装置。感染风险高的伤口会涂抹抗菌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烧伤创面多采用银离子敷料。敷料应完全覆盖伤口并超出边缘2厘米,骨突部位需加垫泡沫敷料防压疮。更换频率视渗出情况而定,清洁干燥伤口可2-3天更换,感染伤口需每日更换。
固定包扎需兼顾保护性与舒适度。四肢常用弹性绷带螺旋包扎,胸腹部多用自粘绷带交叉固定。关节部位采用8字包扎法维持活动度,手指使用管型纱布方便屈伸。压力包扎适用于植皮区或静脉曲张术后,需保持30-40mmHg压力。儿童患者可选用图案绷带减轻恐惧感,过敏体质者需用低敏胶布。所有包扎均需观察末梢循环,出现肿胀发绀需立即松解。
术后需保持包扎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导致敷料移位。定期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按医嘱及时换药拆线。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愈合,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如出现包扎过紧、伤口剧痛、发热或异常分泌物,应立即就医处理。不同手术部位有特定护理要求,如开胸术后需避免咳嗽用力,关节术后需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1.95万次播放
2.24万次播放
2.01万次播放
1.8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