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外血肿形成机制
硬脑膜外血肿形成机制主要与头部外伤导致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撕裂有关,血液积聚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形成局限性血肿。
硬脑膜外血肿多由头部受到直接暴力撞击引起,常见于颞部或顶骨骨折。外力作用使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破裂,血液迅速流入硬脑膜外间隙形成梭形血肿。由于硬脑膜与颅骨内板连接紧密,血肿通常局限在单侧,体积增大时可压迫脑组织。典型临床表现为外伤后短暂意识清醒期,继而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颅脑CT检查可见双凸透镜形高密度影,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早期诊断需结合外伤史、神经系统症状及影像学特征。
少数情况下硬脑膜外血肿可由颅骨骨折损伤静脉窦或板障静脉引起,这类血肿形成速度较慢。自发性硬脑膜外血肿较为罕见,可能与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或抗凝治疗相关。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因颅骨弹性较大,可能出现不伴骨折的硬脑膜外血肿。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可在伤后数日出现,需警惕病情变化。
预防硬脑膜外血肿需注意头部防护,避免高风险运动伤害。外伤后应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变化,出现头痛呕吐或肢体无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治疗以手术清除血肿为主,配合控制颅内压和脑保护措施。术后需定期复查头颅CT,监测有无血肿复发或脑水肿加重情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293次播放
1.37万次播放
1.34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