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面撕脱性骨折多久能走路
脚面撕脱性骨折一般需要4-8周才能逐渐恢复行走功能,具体时间与骨折严重程度、康复训练及个体差异有关。
撕脱性骨折指肌腱或韧带牵拉导致骨皮质小片状撕脱,脚面常见于跖骨基底或楔骨附着点。轻微骨折且未累及关节面时,石膏固定4周后可尝试部分负重行走,初期需借助拐杖分散压力,避免患足完全承重。康复期间应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痂形成情况。若骨折涉及关节面或伴有明显移位,需延长固定时间至6-8周,过早负重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从被动关节活动过渡到主动抗阻训练,配合超声波或红外线理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恢复行走后3个月内应避免剧烈跑跳或足部扭转动作,选择硬底鞋提供支撑力,减少足弓疲劳。日常可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如牛奶、西蓝花等,有助于骨骼修复。若行走后出现持续肿胀或疼痛,需及时复诊排除应力性损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82万次播放
8.2万次播放
7.9万次播放
7.57万次播放
7.98万次播放
7.51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