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中医叫什么病名
干眼症在中医中称为白涩症或神水将枯,属于目疾范畴,与肝肾功能失调、津液不足相关。
一、白涩症
白涩症是中医对干眼症的常见称谓,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灼热感,严重时可能出现畏光、视物模糊。中医认为其发病与肝血不足、肺阴亏虚有关,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则目失所养。治疗上常用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中成药滋养肝肾,配合针灸睛明穴、攒竹穴改善局部气血循环。日常可饮用菊花枸杞茶,避免长时间用眼。
二、神水将枯
神水将枯是干眼症的另一种中医病名,强调泪液分泌衰竭的病机。该名称源于银海精微,描述眼中津液枯涸如神水干涸的状态。多因年老体衰、久病伤阴或过度用眼导致,常伴有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等阴虚症状。治疗需滋阴润燥,方剂如甘露饮加减,中成药可选石斛夜光丸。局部可热敷眼周促进睑板腺分泌,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三、肝劳目涩
部分中医典籍将干眼症归为肝劳目涩范畴,指因肝气郁结或肝火上炎引发的目疾。长期情绪压力、熬夜等会导致肝疏泄失常,表现为眼干伴头痛、胁胀。治疗需疏肝解郁,方用柴胡疏肝散,中成药如逍遥丸。配合按压太冲穴、行间穴等肝经穴位,每日3次,每次5分钟。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肝火。
四、津亏目燥
津亏目燥是从病理角度对干眼症的描述,常见于干燥综合征患者或放疗后人群。中医认为津液输布失常,不能上承濡养目珠,需健脾生津、益气布液。代表方剂如生脉散合增液汤,中成药可选生脉胶囊。食疗推荐银耳莲子羹、麦冬粥等滋阴生津之品,同时保持环境湿度在40%-60%之间。
五、血虚目枯
血虚目枯多见于贫血、产后或月经量多者,因血液亏虚无法濡养目络所致。症状包括眼干涩伴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治疗需补血养肝,方用四物汤加减,中成药如复方阿胶浆。日常可食用猪肝、菠菜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配合艾灸血海穴、三阴交穴改善气血生化。避免长时间阅读或电子屏幕使用,每小时闭目休息5分钟。
中医治疗干眼症强调辨证施治,除药物外需配合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每日做眼球转动操,早晚各5分钟;用菊花、桑叶煎汤熏蒸双眼;避免空调直吹及烟雾刺激。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角膜损伤,应及时中西医结合治疗,避免盲目自行用药。日常可按摩眼眶周围穴位,促进泪液分泌,同时保持充足睡眠和情绪舒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71万次播放
6.68万次播放
6.17万次播放
6.23万次播放
6.64万次播放
6.4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