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哪些作用特点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发挥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主要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药物。
1、钙通道阻滞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选择性抑制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减少钙离子内流,降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自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这类药物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效果显著,可减慢心室率,减少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时的心室反应。维拉帕米片和地尔硫卓缓释片是典型代表药物,适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性终止和预防。
2、负性肌力作用
由于钙离子参与心肌收缩过程,此类药物在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同时会产生轻度负性肌力效应。这种特性使其在心力衰竭患者中需谨慎使用,可能加重心功能不全。但该特点也可用于治疗肥厚型心肌病,通过降低心肌收缩力改善舒张功能。盐酸地尔硫卓注射液在控制快速心律失常时需监测血压和心功能变化。
3、血管扩张效应
钙通道阻滞作用可同时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改善心肌供血并降低血压。这一特点使其在合并冠心病的心律失常患者中具有优势,可同时治疗心绞痛和心律失常。但可能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需注意与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应用。维拉帕米缓释片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可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
4、作用部位特异性
Ⅳ类药物对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作用强于其他心肌组织,对心房和心室肌影响较小。这种选择性使其对房室结依赖性心律失常特别有效,但对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有限。在治疗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时需特别注意,可能加速旁路传导。地尔硫卓普通片更适用于房室结参与的心律失常治疗。
5、药代动力学特点
多数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口服吸收良好但首过效应明显,生物利用度差异大。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均经肝脏代谢,肝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剂量。药物相互作用多见,与地高辛合用时可升高地高辛血药浓度,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可能加重心脏抑制。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起效快,适用于心律失常的急性处理。
使用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期间应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功能,避免突然停药诱发反跳性心律失常。日常注意保持规律作息,控制咖啡因摄入,避免剧烈情绪波动。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需遵医嘱控制基础疾病,用药期间出现明显心动过缓或低血压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64万次播放
7.03万次播放
6.86万次播放
6.31万次播放
6.5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