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三分类和五分类的区别
血常规三分类和五分类的主要在于检测白细胞亚群的精细程度不同,三分类将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中间细胞三类,五分类则进一步细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五种。
三分类血常规通过电阻抗原理对白细胞进行初步区分,适用于基础筛查,能识别中性粒细胞增多或减少的感染性疾病,但对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异常难以精准判断。五分类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荧光染色技术,可准确识别各类白细胞比例异常,对白血病、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有更高诊断价值。五分类仪器通常能同步提供细胞形态学参数如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提示,辅助判断感染严重程度。
三分类检测成本较低且操作简便,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常规体检。五分类需要精密仪器和专业维护,多用于二级以上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患者,尤其对血液系统疾病监测更为重要。部分五分类仪器可同步检测网织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为贫血病因鉴别和化疗后骨髓恢复评估提供依据。
血常规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采血后按压穿刺点5分钟防止淤青。若结果异常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血涂片镜检或骨髓穿刺等进一步确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42万次播放
7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