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发烧怎么回事
手术后发烧可能与术后吸收热、感染、药物反应、血栓形成或原有疾病加重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物理降温、抗感染治疗、调整用药、抗凝治疗或原发病控制等方式处理。
1. 术后吸收热
手术过程中组织损伤释放的致热原可导致低热,体温通常不超过38℃,持续1-5天。此时无须特殊处理,建议多饮水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液体摄入,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若72小时后仍发热需排除其他原因。
2. 手术部位感染
切口感染或深部组织感染可能引起体温超过38.5℃,伴随红肿热痛等局部症状。可能与术中污染、术后护理不当或患者免疫力低下有关。需进行血常规、分泌物培养等检查,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同时加强切口消毒换药。
3. 药物热
麻醉药物、抗生素或输血制品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表现为用药后24-48小时内突发高热伴皮疹。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过敏治疗,记录过敏药物名称避免再次使用。
4. 深静脉血栓
术后卧床导致血流缓慢可能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出现发热伴患肢肿胀疼痛。可通过血管超声确诊,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进行抗凝治疗,同时抬高患肢促进回流,逐步恢复床上踝泵运动。
5. 基础疾病加重
原有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可能因手术应激而急性发作,表现为原有症状加重伴发热。需监测血糖、胸片等指标,控制血糖可选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肺部感染可联合使用氨溴索注射液化痰,同时加强原发病管理。
术后应保持环境温度22-24℃并维持50%湿度,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促进散热。每日测量4次体温并记录变化曲线,体温超过38.5℃时可用冰袋冷敷腋下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饮食选择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若发热持续3天以上或出现寒战、意识改变等表现,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进行血培养、影像学等进一步检查。恢复期可进行深呼吸训练和渐进式肢体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身体负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7万次播放
5.93万次播放
5.67万次播放
5.19万次播放
5.64万次播放
5.8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