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有胆管结石和胆管炎怎么办
小孩有胆管结石和胆管炎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胆管结石和胆管炎通常由胆道畸形、寄生虫感染、胆汁淤积、细菌感染、遗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
减少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比例,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每日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胆道负担。急性发作时应禁食油腻食物,以米汤、藕粉等低脂流质为主。
2、药物治疗
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可控制细菌性胆管炎,熊去氧胆酸胶囊有助于溶解胆固醇性结石,山莨菪碱片能缓解胆绞痛。需注意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避免使用喹诺酮类等影响骨骼发育的药物。合并寄生虫感染需联用阿苯达唑片。
3、内镜治疗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能直接取出胆总管结石,同时放置鼻胆管引流缓解梗阻。对于胆管狭窄患儿可采用球囊扩张术改善引流。该方式创伤小,但需全身麻醉,术后需监测胰腺炎等并发症。
4、手术治疗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适用于反复发作或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患儿,术中可同时行胆肠吻合。开腹手术仅用于复杂病例,如合并胆道穿孔或肝硬化。术前需评估肝功能,术后需长期随访胆管通畅情况。
5、中医调理
茵陈蒿汤加减方具有利胆退黄功效,金钱草颗粒可辅助排石,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配合耳穴压豆疗法刺激胆胰反射区,或采用柴胡疏肝散调理气机郁滞。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避免情志不畅。
家长需定期监测患儿体温、腹痛及黄疸变化,记录大便颜色。建立规律作息,保证每日饮水量,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进食。术后患儿应每3-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遵医嘱逐步恢复饮食。出现持续发热、陶土样大便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注意餐具消毒,养成饭前洗手习惯,预防寄生虫重复感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8.01万次播放
7.83万次播放
8.07万次播放
8.34万次播放
8.37万次播放
8.18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