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维生素D3需要一直吃吗
儿童维生素D3是否需要一直服用需根据年龄、日照情况和饮食摄入综合判断。2岁前通常建议持续补充,2岁后若日照充足或饮食均衡可逐步减量。维生素D3缺乏可能导致佝偻病、骨骼发育异常等问题。
婴幼儿期是维生素D3补充的关键阶段。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配方奶喂养的婴儿若每日奶量不足1000毫升也可能摄入不足。此阶段建议每日补充400-800国际单位,具体剂量需遵医嘱。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特殊人群可能需要更高剂量。缺乏维生素D3的婴幼儿可能出现夜间哭闹、多汗、枕秃等非特异性症状,长期缺乏会导致方颅、肋骨串珠等佝偻病体征。
2岁以上儿童若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超过1-2小时且饮食中包含强化食品、深海鱼、蛋黄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可考虑减少补充剂量或暂停补充。但冬季日照不足地区、皮肤色素较深儿童、肥胖儿童等仍需持续关注维生素D水平。青春期因骨骼快速生长,对维生素D需求增加,可能需要重新评估补充需求。维生素D3过量补充可能引起高钙血症,表现为食欲减退、多尿等症状。
建议定期监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维持在50-125nmol/L为宜。日常可鼓励儿童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选择维生素D强化牛奶、蘑菇等食物。补充期间避免同时大量摄入钙剂,防止吸收过量。若出现疑似缺乏或过量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补充方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02万次播放
5.19万次播放
5.62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