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的作用及功能有哪些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促进胶原蛋白生成、增强免疫力、促进铁吸收、参与神经递质合成等作用。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广泛参与多种生理功能。
1、抗氧化
维生素C能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氧化应激与衰老、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相关。维生素C通过提供电子给自由基,使其稳定,从而保护细胞膜、蛋白质和DNA免受氧化损害。维生素C还能再生其他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增强整体抗氧化防御系统。
2、促进胶原蛋白生成
维生素C是胶原蛋白合成的必需辅助因子,参与羟化反应形成稳定的胶原纤维。胶原蛋白是皮肤、骨骼、血管和结缔组织的主要结构蛋白。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胶原蛋白合成障碍,引起伤口愈合延迟、牙龈出血等坏血病症状。适量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皮肤弹性和组织修复能力。
3、增强免疫力
维生素C能促进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功能,增强吞噬细胞活性。维生素C还参与抗体产生和干扰素合成,提高机体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力。在感染期间,维生素C消耗增加,适当补充可缩短感冒病程,减轻症状严重程度。
4、促进铁吸收
维生素C能将难吸收的三价铁还原为易吸收的二价铁,提高非血红素铁的生物利用度。维生素C还能与铁形成可溶性复合物,防止铁在碱性环境中沉淀。对于素食者和缺铁性贫血患者,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显著增加铁的吸收率。
5、参与神经递质合成
维生素C是合成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辅助因子。这些神经递质参与情绪调节、认知功能和应激反应。维生素C还参与肉碱合成,帮助脂肪酸转运至线粒体产生能量。大脑中维生素C浓度较高,缺乏可能影响神经功能和能量代谢。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中,如柑橘类、猕猴桃、草莓、西蓝花等。建议通过均衡饮食获取维生素C,每日摄入量控制在100-200毫克。吸烟、压力大、感染期间可适当增加摄入。长期大剂量补充可能引起胃肠不适或肾结石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补充剂。烹饪时避免长时间高温处理,以减少维生素C损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2.05万次播放 2025-06-27
1.47万次播放 2025-06-27
1.56万次播放 2025-06-27
1.82万次播放 2025-06-27
1.44万次播放 2025-06-27
1.31万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