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损伤表现
臂丛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臂丛神经损伤通常由外伤、产伤、肿瘤压迫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
1、运动障碍
臂丛神经损伤后,患侧上肢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力下降或完全瘫痪。上臂丛损伤常导致肩关节外展、屈曲困难,表现为抬臂无力;下臂丛损伤多影响手部精细动作,如握力减退、手指伸展受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翼状肩胛等特征性体征,与斜方肌、前锯肌功能障碍有关。
2、感觉异常
损伤神经支配区域常出现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上臂丛损伤多影响肩部及上臂外侧感觉,下臂丛损伤则多表现为前臂内侧及手部尺侧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感觉完全丧失,可能伴随痛觉过敏或异常疼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
3、自主神经症状
损伤后期可能出现皮肤温度改变、出汗异常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肢皮肤可呈现干燥、脱屑或水肿,指甲变脆易裂,毛发稀疏。这些症状与交感神经纤维受损导致的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有关,在臂丛神经牵拉伤中较为常见。
4、肌肉萎缩
损伤3-4周后可能出现进行性肌肉萎缩,以手内在肌萎缩最为显著。上臂丛损伤可导致三角肌、肱二头肌萎缩,表现为肩部轮廓变平;下臂丛损伤则多引起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形成爪形手畸形。肌电图检查可发现纤颤电位等失神经支配表现。
5、反射异常
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等深反射可能减弱或消失。完全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所有相关反射均消失,部分损伤者可能出现反射亢进。伴随霍纳综合征时,还可出现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等交感神经链损伤体征。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需避免患肢过度负重或牵拉,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关节僵硬。建议选择宽松衣物减少皮肤摩擦,定期复查肌电图评估神经恢复情况。若出现进行性肌力下降或顽固性疼痛,应及时就诊进行神经松解术或神经移植等手术治疗。康复期可配合低频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促进神经功能重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2.16万次播放 2025-06-27
2.36万次播放 2025-06-27
1.97万次播放 2025-06-27
2.51万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