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偏低有什么危害
蛋白质偏低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肌肉萎缩、水肿、伤口愈合延迟以及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参与多种生理功能,长期缺乏会对健康造成多方面影响。
1、免疫力下降
蛋白质是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偏低会导致免疫细胞合成不足,降低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患者可能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症状。日常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豆制品等,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药物辅助治疗。
2、肌肉萎缩
肌肉组织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肌纤维分解,出现进行性肌无力、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呼吸肌功能,导致呼吸困难。建议通过乳清蛋白粉配合阻抗训练改善,临床常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等药物干预。
3、水肿
血浆白蛋白由肝脏合成,蛋白质缺乏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渗入组织间隙形成凹陷性水肿,常见于双下肢和眼睑。需检测肝功能指标,可遵医嘱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同时增加瘦肉、牛奶等高生物价蛋白摄入。
4、伤口愈合延迟
胶原蛋白合成需要足量氨基酸供给,蛋白质缺乏会导致成纤维细胞增殖受阻,伤口修复时间延长。术后患者或创伤患者需特别注意补充蛋白,临床可能使用水解蛋白口服溶液等药物,配合高蛋白饮食促进愈合。
5、生长发育迟缓
儿童青少年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导致身高体重低于同龄人标准。表现为骨骼发育延迟、智力发育落后等。家长应保证每日摄入足量乳制品、禽肉等,严重缺乏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氨基酸注射液进行治疗。
日常应均衡摄入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如鸡胸肉、牛肉、大豆、藜麦等食物。合并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在营养师指导下控制蛋白摄入量。出现持续乏力、不明原因消瘦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可适当增加蛋白摄入至每日1.2-1.5克/公斤体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1.95万次播放 2025-06-27
1.43万次播放 2025-06-27
1.77万次播放 2025-06-27
1.42万次播放 2025-06-27
2.23万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