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患者生存质量与营养状况有什么关系
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改善生存质量。血透患者常见的营养问题主要有蛋白质能量消耗、维生素缺乏、矿物质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失衡、贫血等。
1、蛋白质能量消耗
血透患者常因食欲下降、代谢紊乱导致蛋白质能量消耗,表现为肌肉萎缩、体重下降。这与尿毒症毒素蓄积、炎症反应增强有关。建议通过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配合适量碳水化合物补充能量。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口服蛋白质粉等营养补充剂。
2、维生素缺乏
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维生素C在透析过程中易丢失,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伤口愈合延迟。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D代谢异常可加重肾性骨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B复合片、维生素C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同时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
3、矿物质代谢紊乱
血透患者易出现高磷血症、低钙血症,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相关,可能引起皮肤瘙痒、骨痛等症状。需限制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遵医嘱使用碳酸钙片、醋酸钙片等磷结合剂,配合活性维生素D制剂调节钙磷代谢。
4、水电解质失衡
血透间期体重增长过多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而过度限制饮水可能引起低血压。需要严格控制钠盐摄入,每日饮水量一般为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出现水肿时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等利尿剂,但需监测电解质水平。
5、贫血
肾性贫血是影响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与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铁储备不足有关。表现为乏力、心悸等症状。需补充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琥珀酸亚铁片、叶酸片等药物纠正贫血。
血透患者需定期监测营养指标如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由营养师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方式,烹饪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改善食欲和肌肉量。家属应关注患者心理状态,避免因饮食限制产生抵触情绪,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出现严重营养不良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2838次播放 2025-06-27
1307次播放 2025-06-27
7542次播放 2025-06-27
5195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