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物不耐受对照检查如何做
儿童食物不耐受可通过食物回避试验、血清特异性IgG检测、皮肤点刺试验、呼气氢试验、粪便检测等方法对照检查。食物不耐受是机体对特定食物成分产生的非免疫性不良反应,常见于乳糖、麸质等成分。
1、食物回避试验
通过逐一排除可疑食物观察症状变化,需家长记录儿童饮食日志,严格避免摄入目标食物2-4周。若症状缓解后重新引入该食物又出现不适,可初步判断为不耐受。该方法经济安全,但依赖家长执行力和观察力,可能出现误判。
2、血清特异性IgG检测
通过静脉采血检测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可筛查牛奶、鸡蛋、小麦等常见致敏原。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部分健康儿童也可能出现低滴度阳性。检测前3天应保持正常饮食,避免抗组胺药物干扰结果。
3、皮肤点刺试验
将微量食物提取物刺入表皮观察局部反应,15-20分钟内出现红晕或风团提示阳性。适用于速发型反应筛查,但对非IgE介导的迟发型不耐受敏感性较低。检查前需停用抗过敏药物,婴幼儿需家长配合固定肢体。
4、呼气氢试验
通过测定口服乳糖或果糖后呼气中氢浓度变化,判断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氢值超过基线20ppm可诊断乳糖不耐受。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测试期间禁止进食。可能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反应,需全程陪同。
5、粪便检测
分析粪便pH值、还原物质及钙卫蛋白等指标,辅助判断乳糖不耐受或肠道炎症。需采集新鲜标本送检,避免尿渍污染。对于慢性腹泻患儿可联合其他检查提高诊断率,但特异性相对较低。
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检查方式,检查期间保持儿童饮食规律,避免自行断食或补充剂干扰结果。确诊后应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必要时咨询临床营养师调整膳食结构。日常注意观察进食后反应,记录症状与食物种类、剂量的关联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3.27万次播放 2025-06-27
3.89万次播放 2025-06-27
3.7万次播放 2025-06-27
3.67万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